簡介
將近30年來,他沒離開過這一行。2001年,機械公司開展“十佳技術能手”評選,他以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考核雙百的成績,名列第一。他還被評為建工集團優秀工人技師,2002年被授予首都勞動技能獎章。
事跡
張長海1971年國中畢業後到北京水利局工作,1976年開始從事機械修理,1982年,調到機械公司結構安裝處。張長海不會老把“遠大理想”掛在嘴邊兒,而是牢牢地攥在手裡。他所在的塔修班現有9人,面對的是全公司幾十台處於"亞健康"狀態的塔吊。人手少、工作量大、維修資金緊張,這一切,都給維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有一次,一根100多斤重的減速機軸砸在張長海的腳趾上,不一會兒腳就腫得老高。可當時還要下工地,他想,不能讓工地幾百號人等著呀。於是,他把鞋剪開一個口子,把腳塞進去就奔向了工地。待爬到塔吊上把故障排除了,他才想起去醫院。一檢查,腳趾骨折。醫生建議全休3個月,可張長海第二天就帶著夾板上班了。
作為首都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和北京市勞模,如果僅用實幹苦幹來概括張長海的事跡是遠遠不夠的。只有國中文憑的張長海,多年來始終堅持勤奮鑽研技術。在塔修班,他是班長,技術上可以說是個全面手,樣樣活兒他都拿得起來。班裡有兩個師傅他最佩服:一個電焊拿手,一個液壓在行。但是,兩位師傅先後退休了,這兩樣活兒沒了依靠,張長海從心裡起急。沒辦法,只能把自己頂上去了。經過苦練,他考下了電焊本。同時,他買來有關液壓技術的書籍,邊乾邊學,並虛心向技術人員請教,不長時間又攻下了液壓技術。刻苦的學習,極大地升華了他的實踐經驗。一次,羅馬花園工地一台塔吊的液壓系統出現故障,別人去了就是找不到原因。張長海去了,憑藉自己腦海中的原理圖,立刻做出正確的判斷,結果不到一個小時,問題就圓滿地解決了。 東方廣場拆一台德國K-280塔,由於運轉的時間太長,結構連線螺栓卸不下來了。這是一種直徑達10厘米的特大螺栓,每條價值2000多元,共40條。拆裝工人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,只能採用氣焊切割的辦法,在張長海看到之前,已經割了7條。張長海看著心疼,急忙爬上塔架,拿過焊槍,調好火焰,把螺母均勻地烘烤片刻,然後套上扳手,趁熱一擰,螺母立刻就鬆動了……半天不到,8萬元省下了。事實證明,技術工人的優良素質完全可以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。據統計,僅2003年一年,張長海經小改小革完成塔吊維修搶修任務,就為企業節約成本上百萬元。 後來,張長海帶領班組成功地排除了一次重大機械故障:一台塔吊,吊臂的迴轉螺栓全部折斷,上支撐架已經和齒圈完全脫離,情況岌岌可危。這種情況,一般都要將迴轉以上部分拆下來送回廠里修理。但這不僅會影響工地的工期,還要支出一筆拆裝費用。張長海經過深思熟慮,決定接受這一嚴峻挑戰。他帶領班組成員,用一塊2噸重的壓鐵保證塔吊平衡,然後伸入10厘米深的螺栓孔,在斷處打一個眼兒,釘入用加長鑽頭改成的一根四稜錐,把斷了的螺栓一根根退了出來。不到兩個小時,就完成了包括更換加固螺栓在內的修理任務,消除了重大安全隱患,還避免了一次拆裝塔吊的經濟損失。
張姓名人盤點(四)
盤點白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,包括教師,研究員,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。 |